实验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28 18:30:29
实验课心得体会

实验课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验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验课心得体会1

一节物理实验课的各个课堂教学环节到底有多少东西值得探究,通过参加泰安市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观摩,我找到了答案。3月13—15日,泰安市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泰安市东岳中学进行,我有幸被学校选派去参加了观摩,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个人的一些体会。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对学习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教材中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贯穿初中物理教学的始终。这次为参赛教师设置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探究实验。本节是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以后,对欧姆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也就是伏安法测电阻。老师们在这节实验课的设计上可谓是各有千秋,亮点纷呈,主要有一下表现:

一、导入方式多样

1、由问题导入。比如“物理学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电阻”,“小灯泡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用电器,那么一个小灯泡的电阻会有多大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实验现象引入。利用实验演示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学生观察,老师提出问题:小灯泡在亮度改变的过程中有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下面同学们多数会想到电流和电压,但是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同学们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到底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提出问题,引入实验。

二、矛盾问题的处理技巧

1、有没有直接测量电阻的工具。在这个问题上有的老师说没有,这是不对的,肯定是有的,但是这里产生一个问题,如果说有,同学们会说,既然有直接测量的工具,那就像测电流和电压一样去测量电阻不就完了吗,还要做什么探究实验。所以这个问题,有的老师处理的就很好,他首先承认有,但是他说我们条件有限现在我们实验室不具备,那么除了直接测量以外,我们还有没有办法间接测量呢,引入伏安法的原理,很科学,过度也很自然。

2、测量结果求平均值的问题。定值电阻随温度变化很小,可以认为电阻不变,可以按照“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消除误差,得到电阻大小。但是小灯泡有所不同,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明显,每次测量的数值实际也是不同的,而且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这个时候,就不能求平均值了。有的老师没有提这个问题,有的老师就讲的很清楚。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明显

参赛老师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不管是导入新课,还是展开实验,理顺实验环节,明确注意事项,设计电路,设计数据表格,分析数据,总结结论等等各个环节,都以学生的主观认识为基础,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设计,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但答案都是从学生口中讲出来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完成了思维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效果明显。

四、现身说法,自我展示,对比提高

在本节课中老师们都利用了分组实验的基本模式,有的老师就充分利用了这种小组之间对比竞争的有效基础,在每个问题和实验环节上都设计展示和对比,让学生自己就找到了好答案的优点和坏答案的不足,从而警醒自己,完善提高。比如在设计实验电路和数据表格时,有的老师就对其中两组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展示对比,让同学们自己比较谁好谁坏。这样一展示效果不言而喻,使学生便于理解,印象深刻。

五、评估交流部分重要性的体现

这次参赛的多数老师多数都对实验探究的前期准备和中期过程做了细致认真甚至精妙的设计,但是对结论得出后的评估交流几乎没有涉及。有一位老师就注意到了这个环节,她把学生在实验中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错误利用投影作为案例一个个做了展示,针对性很强,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一下就找到了自己数据测量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加深了对整个实验探究的理解,另一方面,错误展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纠正自己在试验中的问题,规范实验操作,顺利完成实验。

六、其他值得借鉴的地方

1、教师教态。 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来上,效果确实是不同的,这里面与老师的教学习惯,特别是教态,有很大关系。有的老师在讲课时,落落大方,声音洪亮,掷地有声,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带动效果明显,掌控课堂的能力很强,学生专注度高。而有的老师,总是走来走去,说话轻声细语,缺少力度,使学生找不到教师的规律,摸不清步调,师生配合效果欠佳,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大大的受到影响。还有我发现,老师在走动当中说的话,学生很少能听进去,只有站定不动郑重其事的讲话,学生才认为是该听的而且是重要的。

2、变抽象为形象。 在这节实验课中,在探究实验的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之后,稍一总结这节课就可以结束了,多数都是这样设计的。但有一个老师在实验最后,为了更加直观形象的证实这一规律,她又亲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自己准备的灯丝,就把这根灯丝连接到电路里,用酒精灯直接给灯丝加热,然后观察与它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确实看到电流表示数变小了,说明自身电阻变大了,给听课学生一个不容置疑的物理规律。像这个规律,如果学生没有亲眼看到,直接告诉他,往往学生对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程度没有概念,理解不深,甚至似信非信。

以上是我此次听课活动的一点感受,也是收获,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借鉴运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实验课心得体会2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

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验课心得体会3

时间过的真快,这个学期开设的“会计实验课”就要接近尾声了。对于一项学习或是一项工作的结束,总结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是很有必要的。

……此处隐藏13402个字……,下面的学生不由自主的互相讨论起来,经过一翻争论,不少同学猜测会变成线段,这时我不作回答,用几何画板演示了椭圆被压扁的过程,最后同学们发现椭圆果然变成了线段,此时,教室的各个角落发出了感叹声??这个问题完全不同于传统教法,它更突出椭圆的焦点,为后面利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及突破“ ”这个难点做了充分的铺垫,同时让学生感悟到圆与椭圆的密切联系,以便使学生较自然的接受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圆就是椭圆的一种极端状态,这种思想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改变参数值,观察图形变化而得出。

二、数学学习实验的作用及意义

1.数学学习试验改变了已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即“老师灌,学生吞”,更区别于“幻灯片辅助教学”,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中能得到相当充分的发挥。好的实验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强烈兴趣并激发他们自己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数学学习实验有助于促进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数学学习实验让学生了解和初步实践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并通过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进行“实验”,实验的结果不仅仅需要公式定理的推导、套用和手工计算的结论,它还培养学生对数学原理、数学方法、建模方法、计算机操作和软件使用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我在教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时,事先用几何画板画出y=ax2+bx+c的函数图象,图象可以随着a、b、c精确变化,同时在x轴上取一个左右端点能够随意拖动的线段作为所研究的闭区间[m,n],在提出探究[m,n]内y=ax2+bx+c的最值后,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借助计算机模拟实验来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学生既可以通过拖动鼠标改变a、b、c来研究最值情况,也可以改变m、n来研究最值情况,虽然最后的结论是由老师总结的,但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自操作,真正体验到了决定最值的关键是由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闭区间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通过这个实验操作,使学生感受到了分类讨论的必要性;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使他们很自然地建构起正确的严谨的思维过程;通过对最后结果的总结,使学生对以对称轴在不在闭区间内进行分类讨论的方法理解得更加透彻,对这个结论的印象更加深刻。

2.因为几何画板的功能强大,它可以很轻松地改变实验的条件,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无数次实验来验证结果的真伪。正因为如此,学生就会对实验得出的正确结果深信不已,此时再由老师把问题一般化,抽象化,形成数学中的定义、定理、

实验课心得体会14

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上周宣布这周有实验课,孩子们就开始期待了。虽然只是一次很常规的分组实验课,却也让我收获满满。

首先,实验课中应该贯穿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实验采取四人一小组的模式。我发现有些组就合作得很好,人人有事做,实验进展也很顺利。而有些组则是专人独断,一直是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孩子在捣腾,其他的孩子则是置身事外。

现在想来,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那些不参与的孩子确实是自己动手能力差,不知道如何动手或者怕不会操作弄坏实验器材;二是小组中的某些孩子过于强势,容不得他人动手操作。我想这就是一个教育契机。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很难发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但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找相应的孩子,告诉他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在"在做中学"才能学得深刻。"在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来的。他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不经过实践的理论是经不起考验的。

通过这次分组实验,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教学中不能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一厢情愿地"我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认为学生肯定掌握了",这是我一贯的想法。但是,通过这次实验课,我发现自己有些天真了。这次实验做的是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其中有一个操作是折滤纸,把滤纸折成圆锥形放入漏斗。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四分之一的同学不知道如何动手操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通过"做",我们获得的认识永远是肤浅的。

最后,快乐学习很重要。从孩子们的期待,到孩子们获得战利品(精盐)的全过程,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玩"中快乐地学,知识才不会枯燥,必然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感恩学校给孩子们提供了实验平台,同时,我也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孩子们回家做。生活无处不化学,在玩中做,在做中学。

实验课心得体会15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笔者作了如下几点心得:

一、设计新颖的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验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正是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的基础。如果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能利用和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加以引导,就能引起学生对科学课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二、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

三、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时实验时,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多种渠道开展实验,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学生要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是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科学课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定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实验课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