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11 16:05:06
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研究新课标,并通过教学实践,明白了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

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我们个人的学习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玻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笔我认为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想读、能读、乐于读、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教师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是读书贵在自悟自得的道理。然而我们教师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需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例如,在教学《检阅》一文时,我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分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就三三两两地举起了手,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当学生们的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得以解决。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不用教师解答,其他的学生就帮他们把疑难解决了。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如教学《桃花心木》一文时,我问学生:“种树人的行为奇怪吗?”大家的回答仅仅是奇怪,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不透彻。为此我没有马上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读种树人的行为奇怪在哪儿。重点读种树人说的一番话,在读的'基础上感悟育人之道。再次朗读,抓住重点词“不确定、独立自主”,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这样便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必须要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文中的军需处长高大而鲜明的形象通过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全文没有华丽 ……此处隐藏15861个字……,特色何在?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分析,从相同之中找不同------特征,就是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不同点。就原英庄二中吧,她在古代遗址“淯阳城”之畔,这是任何一所学校所没有的。

再就“胡营”为例来说,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子,但你仔细考察,它就“与众不同”啦:一个不到两千人的自然村,既非乡镇政府所在地,也非集贸市场。但它特殊呀!这里竟有十几家酒楼饭店,商铺林立,生意火爆,光糖烟酒、副食批发就有五六家。它不是集市的集市,不是街的街,简直就是个“小上海”。抓住这些去写,胡营的特征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了。因此,“多角度,多侧面”的灵活运用,可以解决学生写说明文“无话可说”的问题,在对事物进行分析、推敲、甄别之后,“特征”也就有了。

(二)写人文章的指导

写人的.文章在记叙文中是大量出现的。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照此思路写下去,肯定泛泛一般,绝无特色。按文学概论的理念,写人必须写出人物的“特点”。《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名著,除了他扣合了当时的政治形式之外,本人认为,它最突出的特点并不在于写了“小二黑”、“秀芹”,而是那个“三仙姑”。闺女就要谈婚论嫁,他还头顶花手帕,脚穿绣花鞋,脸上呢,赵树理真会写,擦了粉的脸,就像驴粪蛋上下了霜,多解呀!一般学生写人,以写老师为例,无非是精心备课、耐心辅导、领学生去卫生所看病,如此等等。老得掉了牙,谁喜欢读?换换口味吧。例如,我校原来有一位刚刚从师院毕业的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他虽在二中的时间不长,却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咋不可以成为我们指导学生习作的材料呢?她,往讲台上一站,嗬!时尚新潮,玉树临风,一个个简直被迷住了。更加让人家丰富的知识、友好的态度所吸引,而进入忘我的境界。这说明,我们的视野当开阔些,我们的观点当更新些。总用一种观点、一种理念去指导学生,一来易产生逆反心理,二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那种“经验式”的指导,很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进入“死胡同”。

鉴于此,本人的观点是,在指导学生写“人”时,务必抓住人物的“特色”,用具体的事写出人物的“特色”。比如写教师,写他精心备课,背学生去卫生所看病等,看似感人,其实苍白无力。

(三)写事文章的指导

写事,实际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但能把事写成的,廖廖无几。为何?

其一,不会写事。实践证明:多数学生写事,往往是“一……就……”式结构。换言之,不知道写出事情的“经过”,而这“经过”才是表现主题的最关紧的内容。谁都知道记叙文的“六要素”,但为什么写不出“经过”呢?学生年龄小,经验阅历少,只能写“大概”,不能写“细节”。而“细节”才是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最主要的内容。因此,教学生写“经过”是教写事记叙文的重要切入点。

其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科学地写好环境。时间、地点不是一一“填表式”交代,而是巧妙地、自然地写出。同时,交代时间、地点还应尽可能地显现“社会环境”,使所写之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另外,对于“自然环境”,也要为主题服务。自然环境能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廖廖几笔----“海面像大理石桌面”和“海面上出现紫色阴影”就是典范之例。告诉学生,不可无目的地写蓝天白云、小鸟歌唱、小树招手之类。

其三、引导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十三、四岁的孩子,不可能写出什么大事。虽然所写之事小,但要表现出一个较深刻的主题。如表现农民的纯朴,民族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精神上、思想上、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化等。

其四、要运用生动的事例去表现主题,不要往作文上贴标签。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是靠具体、生动的事例去表现,而忌讳那些泛泛一般的空洞的议论。

(四)议论文的指导

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道理论据的障碍。由于学生的知识局限,尤其是道理论据,学生所知甚少,所以教师应告诉学生: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以及政治课上所学的知识都属道理的范畴。学生最好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录这方面的内容,搞好知识积累。

其次,是学生无话可说的问,可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其一是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论述,在从反面论述,这样就等于增加了一倍的篇幅。其二是运用立论和驳论相结合。先用立论的论证方式,从正面的角度阐述;再用驳论的论证方式,从反面的角度批驳。这样一结合,篇幅自然就翻番了。

再次,指导学生在语言上下些功夫。作为教师,不妨多读些经典的论文,如鲁迅和毛泽东的论文,品味他们的语言特色。有了这一功夫,再去指导学生少点“学生腔”、“娃娃调”,多点新鲜、泼辣----就议论文的语言而言,形象点说,“十三香”不如“麻辣鲜”。

最后,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反向构思。如,“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人,不必怕出名”等,另辟蹊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1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我发现在自己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地方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这里我将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新的要求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学习目标。

二、摒弃旧理念,树立新理念

新课标要求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摒弃旧理念,树立新理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因此我将一周的课文学习由五节课压缩为三到四节,专门留出一到二节来阅读,每天下午时间也留给学生自主阅读,从而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课内阅读

新课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课文的学习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讲解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是对课文的内容表达要有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心得体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

四、摒弃“一言堂”和“满堂灌”

新课标提出要摒弃“一言堂”和“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有资料显示上课学生听课的效果只有5%,而学生学习最好的效果是学会马上应用,教别人。所以我尽量把课前复习回顾、课前小故事等一切交给学生完成。课堂也尽量将任务分给大家,让每个人都有事干。同时老师要讲得少,但也要讲得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知课标的要求,专讲考点,不考不讲。比如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只需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即可。对于不同体裁的现代文,新课标都有具体的要求,只有掌握了这些,我们才会少讲,才会轻松。

新课标中还有很多内容,我仍在学习。一切革新也在实践中摸索,我会不断努力的。

《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