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1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对孩子来讲,内容抽象,数量关系复杂,每年讲到这部分知识,孩子都会出现乘除部分,数量与分率不对应,做题没有思路等等。要突破这个难点,重在理解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中的单位“1”和关系式,又是做题的关键,所以,在学习本节课时,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1、突出单位“1”,写好数量关系式
分数除法应用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仅仅抓住单位“1”的量,理解用单位“1”的量×对应的分率=对应的数量。不管是分数乘法应用题,还是除法应用题,写关系式,找单位“1”的方法是相同的,所以,每一节课,都出这样的题目,训练写数量关系,并画出线段图,理解题意。
比如:一本故事书,读了3/5,让学生写出两个关系式:一本书×3/5=读了的页数
通过联想,还能写出另外一个关系式:一本书×(1-3/5)=剩下的页数
2、严格做题的程序
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很多孩子对分数应用题,都是凭着感觉来做题,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做题,所以出错非常多。今年从开始学习应用题,我就要求学生严格步骤:一找,找题目中的单位“1”,教给学生找单位“1”的方法。二写,写数量关系式,用单位“1”×对应的分率=对应的数量,关系式必须写成乘法关系式。三、带入数量,看题目中哪个数量给除了,从关系式中替换下来,然后选择适合的方法做。四列式计算,进行解答。
3、教给孩子转化的方法
分数应用题中,比较难的是“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样的题目,教给学生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份数做题,找准单位“1”后,明白两个量相对应的分数。从份数方面来解决,另外一种是交给孩子转化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就相等于这个数的一加几分之几的和。明白了这一点,对孩子来讲,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把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纳入到了简单的应用题上。
4、教给孩子做题的方法
分数除法应用题,我采用的是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重在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一边画图,一边用方程理解题意。另外在做题过程中,多种方法题解,让学生全面理解。
其实,不管哪种方法,重在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是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很多老师都深感在此处和学生说不清,教学效果不佳。我个人通过在本段时间的教学和反思,自认为找到了一些基本的“小窍门”,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
一、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要想第三单元学生学的顺利,第二单元知识的学习一定要铺垫好。
一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一定要理解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二是,能快速地根据题中的关键句判断出谁是单位“1”。比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出是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怎么确定的?这可以通过题意画图来说明。通过学生实践,让学生归纳出快速找单位“1”的方法:是“谁”几分之几,相当于“谁”的几分之几,比“谁”多(少)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最简单的方法是:分率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
三是,学生要熟练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比如要先画单位“1”(因为单位“1”是比较的标准,所以要先画),再画比较量。如果是“部分”与“整体”相比较的关系,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如果是“两个不同的量”相比较,就要用两条线段表示。
四是,能根据线段图或关键句快速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其中根据应用题中的“关键句”进行分析比较快捷。
例:“柳树是杨树的”等量关系式:杨树× =柳树
“柳树比杨树多”等量关系式:杨树+杨树× =柳树或者杨树×(1+)=柳树这样学生在学习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找等量关系式”就轻松多了。
二、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时候要复习到位,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比如教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的时候,就要复习一下学生学习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例1的知识,如从关键句中找单位“1”、说出等量关系式等。教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2时,就要对应复习第二单元乘法解决问题例2和例3的知识。一节课只有事先的工作做得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读题、分析题的能力。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常常都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线段图来找分数除法中的等量关系式,以达到“数形结合”的目的,想法是好的,但效果却不尽人意,让学生每道题都画线段图也不现实,时间也不允许。所以,在学生掌握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后,我就让学生扔掉“线段图”这根拐棍,引导学生从关键句的字面上来分析、理解,从而发现找“等量关系式”的快捷方法。如:柳树比杨树多。引导学生分析:
①谁与谁相比较?(柳树与杨树相比较)
②谁是单位“1”?(杨树)
③多是多“谁”的?(多杨树的)
④到底多多少,具体的量怎么算?(杨树×)
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柳树比杨树多了杨树的。所以等量关系式应该是怎么样的?(杨树+杨树× =柳树)
当然,还有一种等量关系式:杨树×(1+)=柳树可由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①柳树比杨树多,就是比单位“1”多,柳树应该是杨树的几分之几?(1+ =)
②即柳树的棵树=杨树的,所以等量关系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③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式,想想用算术方法应该怎么列式?为什么?柳树的棵树和之间有什么关系?(对应关系,从而导出: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学生等量关系式找到了,就能很容易用方程或者算术方法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了。
总之,我通过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达到了非常好教学效果,班级成绩也在学年一路领先。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3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透切理解这类型的应用题,就要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转化、对比,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特征,再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规律。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组织教学:
一、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本来人体的机体造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教学一开始我把人体的彩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 ……此处隐藏9073个字……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是本册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透彻理解这类应用题,就要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转化、对比等方法,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再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规律。
这节课我首先复习了以前的知识,找出题中的单位“1”以及写出含x的代数式,这两道复习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但在第二题中,缺少了线段图,赵老师给我提议可以给出线段图,让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画出线段图。线段图是学生必须要会画会理解的重点内容,在这一问题上,我有欠考虑。
展示出例题:某学校开设了课外兴趣小组,其中有美术小组和航模小组,并且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一、我让学生大声读题并思考三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都表现得不错,但这里只有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及关系,并没有提出更高的有挑战的要求,是课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把学生当成了没有良好阅读题目的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的学困生。
二、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在课前准备课的时候,我就思考是否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出线段图,但考虑到本班学生的特殊性,放弃了这个想法,最后还是由我带着学生画出线段图。这样缺乏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没有让学生体会到画线段图的重要性。
三、让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式,这个知识点也是本班学生的一个难点,经过我再三的引导学生准确无误的说出了等量关系式。
四、根据本题的等量关系式,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析题意得出单位“1”未知,并且要求的就是单位“1”,设未知的单位“1”为x,列出方程。将方程列出来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演算解方程,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经过我的观察巡视,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解出方程。
五、我改变题意,变成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稍复杂的应用题,有了前面一道题的引导,学生能够较快的列出方程并能求出正确的解。这两种类型题结束之后,我展示了这两种类型题的线段图,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然后提炼出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这个环节进行得较快,没有让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只是浅尝辄止,这样学生可能没有清晰的理解此类题的方法。在提炼出方法的时候,应该要列出序号,这样更有条理性,学生能够看得更加的明白。
六、最后展示两道同类型的应用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从本节课的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对应用题的掌握情况不错,能够独立完成类型题,但在看线段和画线段图时不是很熟练,这是接下来我要补充教学的内容。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14我又一次后悔自己没用录像机记录下课堂上学生精彩的辩论,要知道这种对抗式的辩论是课前无法预设的,值得庆幸的是可以赶紧利用吃饭时间回味并用文字把本学期难得遇到的这次“精彩”整理下来。
今天早上第四节课要处理第二节没处理完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练习》导学案,第二节临近下课时我说要各组把本组错误最多的题或者不会的题出示在黑板上,其中第四组的组长曲晓燕带着小黑板上了讲台,小黑板上出示的题目是:商店运来一批苹果,其中苹果有180千克,比梨多九分之一,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她引导大家分析完这道题后,我心里正想着这一组抓住了这份导学案最容易出错的一道题,该如何表扬他们时,林立浩一个箭步冲上讲台,说这道题还有一种解法:算梨的重量可以用180+180÷,当时有个别学生小声嘀咕:“该用减法而不是加法,因为最后问题是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我重述后林立浩说:“我算的是梨的重量,最后再用苹果的重量减去梨的重量就行了。”还有学生欲言又止,看来有学生知道这种方法不对,但不知道为什么不对,我开始征求学生的意见:“同意曲晓燕这种做法的举手”呼啦啦几十个学生都举手了,“同意林立浩这种解法的举手”只有吴州航、吴欢欢、张翼泽等五六学生,于是我把全班分成两大组讨论你如何把对方说服,其中同意林立浩这种解法的五六个同学编为B组,围在一起讨论。
巡视时,我发现第一小组的一个学生说:“老师,照他这样算,答案都1000多了,那就不对!”还有一个学生说:“这两个算式利用的不是除法的性质。”我说:“除法的性质是什么?”他无言。另一个学生想补充但是说半截好像发现自己说错了。B组的成员已经开始在黑板上画线段图了。
辩论开始,B组的林立浩开始指着线段图为大家讲解,梨多苹果果180千克?
在讲解过程中有很多漏洞,同学们一一指出,他甚至把线段图改为多180千克?
梨苹果果
最后临下讲台时,他自言自语:“错了,错了”没想到他的两个接班人继续上来讲述他们的思路。
三个B组成员讲完之后,付晓霞才站起来反驳:单位“1”未知用除法,用几分之几对应的量除以几分之几,而你们的量和分率根本就不对应,也就是说苹果的重量180千克对应的分率不是九分之一。紧接着禹青青站起来说:他们的线段图画的就不对,苹果的重量180千克应该是这一段,她边说边上讲台用红笔标识。
梨多苹果果180千克?
而除法的性质没有同学提,在我的提示下,平时很大方的赵鹏涛才扭扭捏捏地站起来说,两个算式之间不是利用除法的性质,问起除法性质的内容,他说a÷(b+c)=a÷b+a÷c,又暴露出一个问题,此时下课铃已经响起。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15“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意义扩展到除法意义而产生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这类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逆解题。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我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仍然按照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思路去分析,从而发现作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可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关系,列方程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算术法解?思路是怎样的?通过分析让学生感悟到用除法解题思维是分数乘法解题的逆思路。从而让学生把两种类型的应用题有机的统一在一个知识点上。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受到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对比,让学生通过分数乘法应用题理解除法应用题。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教学中,我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中发现与乘法应用题的区别,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特征。接着放手让他们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得出这类应用题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能解决问题。
2、鼓励方法多样,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改变以往过早抽象概括数量关系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我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采取多种不同的解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文档为doc格式